每年春夏时节,毛絮漫天飞舞,虽然看起来浪漫,但纷纷扬扬的飞絮迷眼、呛鼻、痒喉咙,不仅让出行的市民苦不堪言,还增加了环卫工人清扫保洁的难度和工作量。记者日前了解到,从今年开始,市园林管养单位试点对市区400多棵梧桐树“打针”,治理飞絮。
在市区拱极路上,记者看到,道路两旁梧桐树粗壮的树干上插了不少“针”,工作人员正在对法桐树打药。市城管局园林绿化管理处管养科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种钻孔插药的方式,能抑制梧桐飞絮生长,最大限度缓解梧桐毛絮漫天飞舞扰民的现象。
据工作人员介绍,法桐树生长力、适应力和抗空气污染能力较强,具有“行道树之王”的美称。市区多条路段栽植了法桐树,很多至今已有几十年树龄。形成季相分明的林荫大道,其遮荫效果和生态效能非常优秀。但是,每年的4月至6月,法桐树在生长阶段嫩枝嫩叶及果实脱落,脱落后会飞出许多飞絮,就形成了令人不适的“毛毛雨”。法桐飞絮会持续6周左右,和杨絮、柳絮相比,梧桐飞絮吸附能力更强,因此粘到人身上引发过敏反应的可能性更高。这些飞絮细毛飘到空气中,对人的眼睛、鼻子和呼吸道的影响很大。尤其是过敏体质者,一旦吸入呼吸道,容易引起咳嗽、上呼吸道等炎症。
多年来,市园林部门一直在寻找科学、健康、高效的梧桐飞絮抑制方法,不断尝试采用修剪、喷洗等方式减少法桐果毛污染,但由于树体高大,交通安全影响等,作业受限,效果不太明显。今年,市园林部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经验,采取钻孔插药,来抑制飞絮生长。具体而言,就是在梧桐的树干上插入一种名叫赤霉酸药物,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花芽的形成,从而抑制坐果量,减少果球脱毛困扰。头年“打针”,次年落果毛现象就会减少。
记者了解到,从4月中下旬开始,市园林部门开始对市区拱极路、大坝塘路、字汇路上的梧桐树进行“打针”,总计400多棵,目前已基本完成。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是首次试点对梧桐树进行“打针”,来年将会根据实际效果,逐步给杨树、柳树“打针”,以此减少飞絮困扰。工作人员提醒,如果市民看到道路边的杨树或柳树上有小瓶子,大家切勿随便取下。因为里面的药剂被树吸收需要一段时间,届时会有专业人员进行回收。(全媒体记者 余健)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