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中宣在线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来源: 中宣在线  编辑: 夏彩云  更新时间:2024-05-08 08:27:00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三重逻辑

■王成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指明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原则。深化对“两个结合”的认识,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一、“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

  “两个结合”从理论层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演进发展的深层逻辑。

  (一)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具有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隐含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两个结合”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是“两个结合”的内在理论逻辑。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而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正确道路。

  (二)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才能根深叶茂。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生活于西方社会的马克思、恩格斯,以西方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纵观两种文化,无论是在理论起源上还是在内容特点上,都存有明显差异,但二者却在神州大地上实现了契合融通,焕发了生机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延伸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视野,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

  二、“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密码在于具有了中国特性、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艰苦探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进一步坚持并发展了“第二次结合”。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这一思想向前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继承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将其作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源泉。回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无论是体现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是体现天人合一、生生不息、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绿色发展理念,抑或是体现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深刻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印记和色彩,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一个结合”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予以凝练总结,最终提出“两个结合”的科学命题,实现了由“一个结合”向“两个结合”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是坚持“两个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三、“两个结合”的现实逻辑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两个结合”。

  (一)“两个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界主流,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国产业门类齐全,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两个结合”必须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这是现实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要求。

  (二)“两个结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梦想开始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但都未能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更需要我们党在实践中推进“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基础。(作者单位:宣城市委党校)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xcrb2831872@163.com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建议IE6.0,1600×90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