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宣城经开区一角。全媒体记者 张鑫 摄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昨天上午,在安徽省“新春第一会”上,我市作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优秀单位”,在合肥市主会场接受表彰。
荣誉背后,来之不易!
——这一年,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头等大事,把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在省对市营商环境季度评议中,我市四个季度分别居全省2、4、4、4位,保持全省前列。
——这一年,我市推出政商恳谈、“123”企业诉求督办机制、为企服务专项行动、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等一系列管用办法,为企服务节奏更快、成效更好。
——这一年,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第六届国际异质结大会、长三角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首位产业产值突破1100亿元、增长近30%,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
——这一年,我市共签约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个,超近5年之和。今年1月,我市与人本集团签约落地总投资101亿元制造业项目,再次实现百亿项目“开门红”。
——这一年,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广德先行区、上海科创中心、东部新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应运而生,与沪苏浙地区合作走深走实。
一个个“高光”时刻,一次次刷新排名,见证我市从地域“最近浙江”到环境“最似浙江”的时代发展之变。
毫无疑问,作为营商环境的全省先进,宣城正成为优质企业近悦远来、重大项目纷至沓来、高端要素集聚而来的经济“热土”,高质量发展底色更浓、成色十足、亮色更显!
解好“必答题”
“及时雨”下得更及时
营商环境,是城市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市委书记李中多次强调: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必答题”,真心实意服务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为企服务质效。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先项”,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抢占未来先机,赢得发展优势。
如何解好“必答题”,抢占先机?
——从春天起步:开年即奔跑,起步即冲刺。
2023年1月7日,市委书记李中主持召开我市首场政商恳谈会,顶格倾听企业意见建议,亲自协调、督办解决问题。建立“政商恳谈机制”,以时不我待拼经济的势头,为全市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之路率先“打样”。
1月20日,我市建立“123”企业诉求督办机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第1天交办部门、第2天明确办理措施、第3天反馈企业、原则上1个月办结,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新春第一会”,是全年工作的风向标。1月29日下午,农历正月初八,全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大会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重磅发布《关于持续深化“一改两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举措》,从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提出了十八条具体措施。
“发令枪”响,各级各部门迅速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擂鼓助阵。
2月初,我市建立土地要素保障“星期六”定期会商机制,明确每个周六多部门联合会商,为好项目、大项目充分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2月24日,“12345”热线营商环境监督分线开通,为企业反映诉求提供专线服务。并定期组织市直单位负责同志现场接听企业来电,处置企业问题。
2月至3月,集中2个月时间,推进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市2388家重点企业进行资源普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3月,开展惠企政策宣传月活动,深入7个县市区、宣城经开区、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开展各类惠企政策宣讲,不断扩大政策服务覆盖面、知晓度。
4月2日起,开展四个月的为企服务专项行动。聘请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类型等,出具“一企一策”专项规划建议书,逐条逐项梳理帮助中小企业申请优惠政策。已帮助企业争取项目1512个、获得奖补资金3.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0.3%、67%。
4月4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宣十条”,创新推出“引人才送住房”等新政。
5月8日,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宣城市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3版)》,围绕营商环境18项重点指标领域,共提出110条对标提升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在夏天热烈:实招硬招频出,为企服务力度“热辣滚烫”。
7月11日至7月12日,我市开展“优环境,促发展”现场集中办公活动。7个县市区和2个市本级园区提前3天通过多种方式发布接访接待公告,对来访企业不阻拦、不筛选、不限时。省、市、县联合工作组在现场办公地点共现场接待企业76家,收集企业反映问题82个,截至8月底已全部办结。
8月1日,《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进一步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
8月30日,我市建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制度。首批20人的营商环境体验官队伍,已举行两次集中体验活动。
——金秋里奔跑:利好政策持续释放,支持力度继续加码。
10月13日,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宣城市细化落实省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任务清单》,再次提出63条重点指标提升举措和54条优化涉企服务举措。
11月1日,宣城企业家日,我市举行首批民营经济发展顾问聘用仪式,继续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瑞雪中逐梦:纾困解难“高温”依旧,赋能发展活力十足。
11月13日,市委书记李中参加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领衔督办市政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1号重点提案。
11月22日,我市印发《复制推广第一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试点举措任务清单》,对标学习借鉴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试点城市经验做法,复制推广25项改革创新举措。
11月24日,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在制定涉企政策过程中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的通知》,推动企业家积极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11月28日,我市建立为企业办实事清单制度,梳理了30条为企办实事措施和9项为企服务专项行动,并按照“一年一版”模式,每年1月底完成清单汇总、发布。
12月12日上午,宣城市创新和人才工作会议暨“宣城人才日”发布仪式举行,我市正式将每年12月12日定为“宣城人才日”。会上,解读《关于强化科技创新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追赶江浙、争先江淮”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力争吸引更多人才成为宣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久久为功,玉汝于成。
从年头到年尾,从上到下,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拼敢抢敢作为”的闯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全市“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氛围高涨,群凤栖息景象新。
创新“自选题”
“店小二”服务更主动
“365天,在宣城天天都是‘企业家日’!”
“实招实策全程‘置顶’。助力企业发展,宣城始终靠前一步、超前服务。”
“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宣城是长三角地区发展空间、潜力最大的城市!”
……
这并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各位在宣投资兴业企业家们,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如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市委书记李中多次强调:“无论是政策,还是资源,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们都给!”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企业期盼解决的难点堵点之“要”,“给”出一系列敢闯敢试的“自选动作”,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当好为企业服务的“店小二”。
究竟怎样当好“店小二”?
我市以实际行动“作答”:把企业感受当作第一评价,把企业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当好“店小二”,服务标杆要高。
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商恳谈会”,打造“政商恳谈”品牌。市委书记李中、市长何淳宽从不失约,高规格恳谈、高质量办理,为民营企业搭建畅所欲言、排忧解难的新平台,以具体的支持、迅速的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23年度,我市共举办12期恳谈会,共有178家企业反映251个问题,截至目前已办结248个,办结率达98.8%,企业满意率100%。
今年,我市“政商恳谈会”迎来更高规格“升级”。
恳谈会覆盖范围更广,我市各县市区、开发园区同步落实“政商恳谈”制度;形式更丰富,建立赴企业现场办公机制,把“政商恳谈”直接开到企业,推动更多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收集渠道更多,印发《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意见书》,企业家无署名反馈意见,增加企业反映问题途径。
当好“店小二”,服务本领要强。
土地保障,是企业反映最多的忧心“要事”。
靶向发力,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工业项目用地“周转池”和土地要素保障周六会商等一系列新机制,共举办46期周六会商会,专题研究85个项目土地要素保障问题。
“措施给力,服务高效。”华晟新能源高效异质结11GW电池和8GW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土建负责人顾俊卿表示,会商会加周转池,直接帮企业争取到37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13亩的补充耕地数量,解了“燃眉之急”。
当好“店小二”,服务节奏要快。
中鼎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谢进“报喜”公司业绩:“去年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同期相比提升了30%左右,这都多亏了‘绿税贷’的快速授信,手续简单、放款速度飞快。”
谢进口中的“绿税贷”,是去年7月,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的绿色惠企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服务纳税信用等级优良、专精特新、资源综合利用的群体。
“绿税贷”作为金融“及时雨”,快速解决了企业难题。在我市,不仅是金融服务保障有力,各级各部门均打出服务保障“组合拳”,“靠前一步”跑出服务企业加速度。
市发改委出台《宣城市企业获得水电气提升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市经信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宣城市电力接入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实施办法》。市城管局出台《宣城市强化水气要素保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方案》,构建“企业开办-水气报装”事项政企联动提前介入机制……
当好“店小二”,服务要求要严。
严格细致地服务在人才招引中。从高校选派21名教师和科研人员赴重点企业担任“科技副总”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行“政聘企培”人才引进新模式,先后引进93名重点高校毕业生派驻23家重点产业企业培养使用。
严格细致地服务在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就学中。2023年秋季,安排166名人才及企业法人子女优先入学。广德市在开发区建设滨河学校,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放心晚八点”托管服务,方便企业两班制员工下班接送孩子。
严格细致地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组建25人“医保顾问团队”,每个月25日设为“企业服务日”。主动对接53家重点型企业,对24项业务“全程包办”。
拼抢“加分项”
不遗余力做“合伙人”
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这既是我市对民营企业的呵护之情,也传递出对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更高期许。
企业家是自己人,企业的事自然就是自己的事。李中指出:要当企业发展的“合伙人”。作为命运共同体,政府为企业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实现企业发展就是实现地方发展。要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办企业之所需,让企业能够无所顾忌、奋不顾身地跃入市场经济的海洋。
不遗余力当好“合伙人”,就是始终和企业“想在一起”。
政务服务质量好、效率高,是企业“择良木而栖”的首要考虑因素。我市想企业之所想,在全省政务服务系统率先建立“换位体验走流程”工作机制,局长带头换位,深入办事大厅、走进窗口,看政策“行不行”、查流程“畅不畅”、感受服务“好不好”,着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降成本。在2023年省对市二季度点评会上,该项工作被列为我市亮点工作。
其次,聚焦数字赋能,着力推进政务审批能力提升。在“多网合一”“多审合一”“多窗合一”“多评合一”下,我市实现工业类交地与拿证“零时差”,拿地与开工“双同步”。去年全市共1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不遗余力当好“合伙人”,就是始终和企业“干在一起”。
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瞄准更高领域是企业发展愿景所在。我市想企业之将想,持续帮助企业拓展产业合作“朋友圈”,搭建合作新平台。
为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提升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水平,我市作为主要发起人,邀请芜湖、苏州、南通、湖州、嘉兴等涉及安徽、江苏、浙江的34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联盟。通过搭建长三角数字证书互联互通平台等,解决了企业跨区域交易不便利等问题。
为积极拓展企业出海新通道,我市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打造了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项目,开通了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中部双向互济发展新格局。目前,海铁联运服务宣城及黄山等地企业200余家,累计节约综合成本近0.5亿元。
不遗余力当好“合伙人”,就是始终和企业家“站在一起”。
城市和企业家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相互成就。我市坚持让企业站“C位”,让企业家成为“最可爱的人”。我市想企业之未想,既给予有形的“C位”,又给予无形的“C位”。
这是“唱主角”的“C位”:
我市“新春第一会”目光始终聚焦民营经济发展和优化营商环境,旗帜鲜明地支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宣城“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绝对主力。先后设立“宣城企业家日”“宣城人才日”,聘任民营经济发展顾问、营商环境体验官,切实增强企业家的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在全社会持续营造尊重、关爱、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这是“挑大梁”的“C位”:
今年,我市持续“加码”硬核举措,出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10项举措,打造更多“加分项”,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企业关心关切,努力做到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回应,有事随时办、无事不打扰。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眼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没有比春天更盎然的季节,没有比实干更有效的良方。
随着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市政企“双向奔赴”必将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在亲清统一、彼此成就中,交出更亮眼的营商环境新答卷。(全媒体记者 刘畅)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