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生,新答卷!
2023-11-08 08:17 中宣在线
11月8日
《宣报观察》“特稿小组”
重磅报道——
《上进生 新答卷——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综述》
◆“上进生”迸发奋进的劲头——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宣城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上进生”展现进击的作为——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上进生”彰显前进的态势——
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上进生 新答卷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综述
■全媒体记者 李菡
金风送爽,秋阳暖人。
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宣城,满眼都是丰收景。前三季度,我市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这幅山水画卷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铺展答卷,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项位居全省前5。其中,GDP增长6.6%,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居全省第2位;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78.7%,居全省第2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4%,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居全省第1位。特别是,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1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8.9%,居全省第1位。
收获在金色秋天里,奋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征程上。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我市贯彻落实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盯“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要求,以奋进的劲头、进击的作为、进步的态势,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
俯瞰城区。全媒体记者 戴巍 摄
“上进生”迸发奋进的劲头——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宣城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风起浦江,潮涌东南。
2018年6月1日,我市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五年征程,宣城,东进的方向从未改变,融入的决心从未动摇,一体化的进程从未止步。
回首来时路。“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崛起成势,苏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合作共建……一个个关键节点可圈可点,夯实了融入的基石,积蓄了前进的动能。
起势在今朝。今年,市委做出“追赶江浙、争先江淮”重要战略部署,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发出“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号召,明确了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新目标。
市委书记李中多次强调,“长三角一体化是宣城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市上下凝聚共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速推进宣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全市上下汇聚合力,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交出宣城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上进生”,迸发奋发进取的劲头——
我市积极加入上海大都市圈,自然资源部和上海方面已同意将宣城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宣城将成为唯一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安徽地市。
在9月8日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宣城座谈会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对我市予以了“发展空间大、潜力足,文化、生态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评价,他认为宣城的加入对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今年以来,我市已启动东部新城建设。目前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招商方案》,加快打造迎接上海大都市圈辐射的重要载体平台。
“上进生”,树立抬高标杆的追求——
11月3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这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
思路更为明晰,变紧邻沪苏浙的“桥头堡”为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变“地理中心”为“辐射中心”,变区域发展落差为经济增长动能,变生态资源优势为核心竞争优势。
目标更加精准,努力把发展落差变为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抓住机遇,抢滩康养产业,谋划建设长三角(上海)生态绿色康养基地。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由上海市牵头负责推进,广德市康养基地先行启动区建设迈开步伐。现已规划“一廊两轴、四心五区”空间发展格局,目前完成自然村环境整治85个,建成“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120余公里。
——释放势能,紧盯长三角重点城市驻点招商。今年签约的50亿元以上项目绝大多数来自沪苏浙,新建亿元以上项目80%来自沪苏浙;上半年签约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1029.2亿元,其中沪苏浙投资占比87%。
——争取红利,我市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联动沪苏浙、打造“后花园”。据统计,来宣的省外游客中,长三角游客占比达93.8%。
宛陵湖畔。
“上进生”展现进击的作为——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金色的时节,总是充满期待与惊喜。
9月12日,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挂牌进入实体化运行,标注了融入征程上又一处熠熠闪光的重要节点。
这片规划面积约72平方公里、启动区8.6平方公里的热土,肩负着重大使命,是我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对外开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宣誓。承载着殷切期望,是建设“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大动作,主动靠上去!谋篇布局“一区三片”空间格局,与长三角靠得更近、连得更紧。
广德片区与湖州接壤,面向上海、浙江;宣州片区与高淳接壤,面向南京;郎溪片区与高淳、溧阳接壤,面向苏州、无锡、常州。
大项目,精准接上去!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聚力招大引强、培大育强。
11月2日,“长合区”宣州片区第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开工动员会上,25个项目投产,总投资53.41亿元;14个项目开工,总投资34.66亿元。
宣州片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数控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硅墨烯保温材料项目成功落户。
弗拉雷萨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刚刚签约五轴加工中心项目,总经理吴柳青十分看好“长合区”前景,“我们计划将苏州总部迁至宣州片区,做大做强长三角市场,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
截至10月底,广德片区已签约落户项目36个,总投资365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郎溪片区正在全力开展临港产业园招商。
大目标,全力融进去!到2025年,“长合区”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到2030年,成为联动“一地六县”创新一体化发展新型体制机制示范样本、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省际毗邻发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最显著标杆之一。
靠上去!接上去!融进去!
还是在秋天里,9月22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揭牌。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揭牌。
位于临港松江园区创智一期6号的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作为宣城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科创中心致力打造高能级的“创新中心”、高标准的“孵化中心”、高层次的“人才中心”、高水平的“招商中心”,构建“研发在沪、生产在宣;孵化在沪、落地在宣;引才在沪、用智在宣;总部在沪、投资在宣”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谈和计划入住及已经入住企业近20家。
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对宣城科创中心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布局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宣城的一步“先手棋”。他还表示,松江与宣城要积极发挥科创中心作用,推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共同营造G60科创企业成长最优环境。
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住的企业,董事长韩秀东已有切身体会:“企业最缺乏的就是科技创新人才。”入住中心后,绿洲与宣城科技工作站签订了产学研项目,上海科技大学首席研究员主动来联系,很多高校也纷纷抛来橄榄枝,成功解决了招引高端人才的难题。她觉得,通过科创中心,企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有了高端平台,“宣城企业走出去,上海企业引进来,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共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宣城城区。
“上进生”彰显前进的态势——
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春来春色佳,秋至秋光好。
今年以来,“上进生”宣城一路精进,经济运行质效全省领先,项目招商投资快速增长。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4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4家,总数居全省第4位。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100亿元项目8个。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79个,同比增长46.6%。
深耕长三角,前9个月,“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宣城区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8个,总投资1052.2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8个,总投资452亿元。
对标沪苏浙,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我市已连续举办十一期政商恳谈会,前十期共计有142家企业参会反映问题205个,办结率96.6%。
在11月4日政商恳谈会上,市委书记李中再述肺腑之言:一如既往当好企业发展的“及时雨”“店小二”“合伙人”,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将想、想企业之未想,始终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时光向前、宣城向上!
俯瞰宣城。
上进,与长三角互联互通。我市建成或正在推进的有5条高速、6条高铁对接沪苏浙城市,定埠港开通运营三条集装箱航线,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已到发集装箱超2万标箱。
上进,与长三角共建共享。我市完善“区域通办”“一网通办”,企业异地开办等172个事项实现与沪苏浙重点城市同标准办理,居全省前列。
上进,与长三角深融共荣。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城市互动,主动接受辐射,先后选派650余名干部赴三大都市圈跟班学习。发挥南京都市圈成员作用,与都市圈城市签署10项合作协议。加入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与杭州萧山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获评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建长三角(宣城)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与溧阳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
上进,促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7月,我市成功举办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市长何淳宽向与会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更大力度支持我市企业融入长三角知名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同将宣城打造成为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
在宣举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聚光成炬耀未来,唱响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最强音,深度参与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布局协作,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协调发展。
第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华彩绽放,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宣城投资环境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火热开展,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绽放魅力,一个富有诗意的山水之城挥洒激情,一个四面逢源的中心之城敞开怀抱,一个势能强劲的产业之城激荡活力……
“上进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上升期,将继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
“上进生”,正绘就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宣城新答卷,努力实现“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梦想和荣光!
上进生,新答卷!
2023-11-08 08:17 中宣在线
11月8日
《宣报观察》“特稿小组”
重磅报道——
《上进生 新答卷——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综述》
◆“上进生”迸发奋进的劲头——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宣城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上进生”展现进击的作为——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上进生”彰显前进的态势——
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上进生 新答卷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综述
■全媒体记者 李菡
金风送爽,秋阳暖人。
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宣城,满眼都是丰收景。前三季度,我市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这幅山水画卷新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铺展答卷,主要经济指标有11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项位居全省前5。其中,GDP增长6.6%,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居全省第2位;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78.7%,居全省第2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4%,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居全省第1位。特别是,前三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1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8.9%,居全省第1位。
收获在金色秋天里,奋进在长三角一体化征程上。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我市贯彻落实全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会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盯“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目标要求,以奋进的劲头、进击的作为、进步的态势,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
俯瞰城区。全媒体记者 戴巍 摄
“上进生”迸发奋进的劲头——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宣城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
风起浦江,潮涌东南。
2018年6月1日,我市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从“我与长三角”到“我的长三角”,五年征程,宣城,东进的方向从未改变,融入的决心从未动摇,一体化的进程从未止步。
回首来时路。“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崛起成势,苏皖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深度融入南京、杭州都市圈合作共建……一个个关键节点可圈可点,夯实了融入的基石,积蓄了前进的动能。
起势在今朝。今年,市委做出“追赶江浙、争先江淮”重要战略部署,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发出“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号召,明确了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上进生”新目标。
市委书记李中多次强调,“长三角一体化是宣城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市上下凝聚共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加速推进宣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全市上下汇聚合力,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交出宣城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上进生”,迸发奋发进取的劲头——
我市积极加入上海大都市圈,自然资源部和上海方面已同意将宣城全域纳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范围,宣城将成为唯一加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安徽地市。
在9月8日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宣城座谈会上,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对我市予以了“发展空间大、潜力足,文化、生态等地域特色鲜明”的评价,他认为宣城的加入对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今年以来,我市已启动东部新城建设。目前已编制完成《产业发展规划》《招商方案》,加快打造迎接上海大都市圈辐射的重要载体平台。
“上进生”,树立抬高标杆的追求——
11月3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这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也是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
思路更为明晰,变紧邻沪苏浙的“桥头堡”为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变“地理中心”为“辐射中心”,变区域发展落差为经济增长动能,变生态资源优势为核心竞争优势。
目标更加精准,努力把发展落差变为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平。
——抓住机遇,抢滩康养产业,谋划建设长三角(上海)生态绿色康养基地。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由上海市牵头负责推进,广德市康养基地先行启动区建设迈开步伐。现已规划“一廊两轴、四心五区”空间发展格局,目前完成自然村环境整治85个,建成“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120余公里。
——释放势能,紧盯长三角重点城市驻点招商。今年签约的50亿元以上项目绝大多数来自沪苏浙,新建亿元以上项目80%来自沪苏浙;上半年签约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1029.2亿元,其中沪苏浙投资占比87%。
——争取红利,我市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基地的实施意见》,联动沪苏浙、打造“后花园”。据统计,来宣的省外游客中,长三角游客占比达93.8%。
宛陵湖畔。
“上进生”展现进击的作为——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
金色的时节,总是充满期待与惊喜。
9月12日,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挂牌进入实体化运行,标注了融入征程上又一处熠熠闪光的重要节点。
这片规划面积约72平方公里、启动区8.6平方公里的热土,肩负着重大使命,是我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对外开放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宣誓。承载着殷切期望,是建设“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大动作,主动靠上去!谋篇布局“一区三片”空间格局,与长三角靠得更近、连得更紧。
广德片区与湖州接壤,面向上海、浙江;宣州片区与高淳接壤,面向南京;郎溪片区与高淳、溧阳接壤,面向苏州、无锡、常州。
大项目,精准接上去!聚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聚力招大引强、培大育强。
11月2日,“长合区”宣州片区第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开工动员会上,25个项目投产,总投资53.41亿元;14个项目开工,总投资34.66亿元。
宣州片区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数控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硅墨烯保温材料项目成功落户。
弗拉雷萨智能装备(安徽)有限公司刚刚签约五轴加工中心项目,总经理吴柳青十分看好“长合区”前景,“我们计划将苏州总部迁至宣州片区,做大做强长三角市场,全面开拓国内外市场。”
截至10月底,广德片区已签约落户项目36个,总投资365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郎溪片区正在全力开展临港产业园招商。
大目标,全力融进去!到2025年,“长合区”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到2030年,成为联动“一地六县”创新一体化发展新型体制机制示范样本、长三角最具影响力的省际毗邻发展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最显著标杆之一。
靠上去!接上去!融进去!
还是在秋天里,9月22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揭牌。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在上海揭牌。
位于临港松江园区创智一期6号的科创中心,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方米。作为宣城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创新飞地”,科创中心致力打造高能级的“创新中心”、高标准的“孵化中心”、高层次的“人才中心”、高水平的“招商中心”,构建“研发在沪、生产在宣;孵化在沪、落地在宣;引才在沪、用智在宣;总部在沪、投资在宣”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在谈和计划入住及已经入住企业近20家。
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对宣城科创中心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松江布局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宣城的一步“先手棋”。他还表示,松江与宣城要积极发挥科创中心作用,推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共同营造G60科创企业成长最优环境。
安徽绿洲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住的企业,董事长韩秀东已有切身体会:“企业最缺乏的就是科技创新人才。”入住中心后,绿洲与宣城科技工作站签订了产学研项目,上海科技大学首席研究员主动来联系,很多高校也纷纷抛来橄榄枝,成功解决了招引高端人才的难题。她觉得,通过科创中心,企业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有了高端平台,“宣城企业走出去,上海企业引进来,开展跨区域技术交流,共同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宣城城区。
“上进生”彰显前进的态势——
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走出新时代宣城高质量发展新路
春来春色佳,秋至秋光好。
今年以来,“上进生”宣城一路精进,经济运行质效全省领先,项目招商投资快速增长。1-10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41个,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4家,总数居全省第4位。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100亿元项目8个。新投产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379个,同比增长46.6%。
深耕长三角,前9个月,“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宣城区域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8个,总投资1052.2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8个,总投资452亿元。
对标沪苏浙,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我市已连续举办十一期政商恳谈会,前十期共计有142家企业参会反映问题205个,办结率96.6%。
在11月4日政商恳谈会上,市委书记李中再述肺腑之言:一如既往当好企业发展的“及时雨”“店小二”“合伙人”,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将想、想企业之未想,始终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追赶江浙、争先江淮,时光向前、宣城向上!
俯瞰宣城。
上进,与长三角互联互通。我市建成或正在推进的有5条高速、6条高铁对接沪苏浙城市,定埠港开通运营三条集装箱航线,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已到发集装箱超2万标箱。
上进,与长三角共建共享。我市完善“区域通办”“一网通办”,企业异地开办等172个事项实现与沪苏浙重点城市同标准办理,居全省前列。
上进,与长三角深融共荣。加强与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城市互动,主动接受辐射,先后选派650余名干部赴三大都市圈跟班学习。发挥南京都市圈成员作用,与都市圈城市签署10项合作协议。加入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与杭州萧山共建的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获评首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建长三角(宣城)航空航天科技产业园,与溧阳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社渚-梅渚先导区)产业示范园。
上进,促进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7月,我市成功举办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市长何淳宽向与会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更大力度支持我市企业融入长三角知名整车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同将宣城打造成为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
在宣举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半年会,聚光成炬耀未来,唱响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最强音,深度参与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布局协作,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协调发展。
第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华彩绽放,长三角城市非遗特展、宣城投资环境推介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火热开展,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绽放魅力,一个富有诗意的山水之城挥洒激情,一个四面逢源的中心之城敞开怀抱,一个势能强劲的产业之城激荡活力……
“上进生”,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上升期,将继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
“上进生”,正绘就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宣城新答卷,努力实现“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的梦想和荣光!
责任编辑:夏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