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公布

来源: 江淮晨报
编辑: 夏彩云
更新时间: 2023-02-23 16:48:47

近日,中国银联发布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此次大调查活动覆盖各级城市及港澳台地区,囊括各年龄段人群,旨在从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风险意识等多个维度呈现2022年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整体情况,并提出风险防范相关建议。

新兴场景呈现快速增长

研究报告显示,移动支付整体继续稳步发展,数字场景与人民生活高度融合。77.5%的手机用户每天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常用场景接近11个,较2021年进一步增长。

同时,伴随数字支付场景持续下沉,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对移动支付的依赖度持续增长。此外,线下实体店、线上综合电商、公共事业缴费、外卖点单场景也表现活跃,自助售货机、直播购物、社区团购等新兴场景呈现快速增长。

移动支付适老服务显成效

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为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进产业机构对移动支付产品适老化改造工作。

研究数据显示,移动支付的使用在老年群体中加速普及,6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超7成的人会在日常消费和公共事业缴费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54.2%的老年人会进行网络购物。多数受访者表示,移动支付的适老化改造已初见成效,高龄群体的消费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

收益回报类诈骗发生率最高

电信诈骗问题依然严峻。从类别看,三分之二的被访者表示曾遇到过电信诈骗,其中约三分之一的群体财产遭受损失,平均损失金额为2759元。

在各类型的电信诈骗中,收益回报类诈骗的发生率最高,为17.7%,其中,“兼职刷单受骗”表现最为突出。其次是情感爱心类诈骗,有15.7%的被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例如“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多以25岁以下年轻学生群体为目标。

从损失看,部分受访用户深陷虚拟货币诈骗困局且损失金额较大。约有2.5%的受访用户表示曾投资虚拟货币,其中近半数遭受财产损失。约五分之一的受害者损失金额在2万元以上,平均损失金额达到了7474元。

安全使用银行卡意识有待提升

“填写问卷留下银行卡号、证件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在街头扫描二维码”“变更移动支付绑定的手机号后没有通知银行”……报告显示,受访者银行卡使用时可能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均不到10%,持卡用户对自身账户信息的保护意识普遍较高,近半数被访者表示会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投诉或举报。

不过,受访者对银行卡安全使用的法律意识仍有待提升。数据显示,虽然法律明文规定任何租借买卖银行卡、电话卡的行为都可能涉嫌犯罪,但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对买卖银行卡的惩罚措施“不知晓”。55岁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初中以下的人群对买卖银行卡的非法性认知程度相对偏低。

主办:宣城日报社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08-2020 xuanww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皖网宣备070019号

皖公网安备34180002000207号

新闻热线:0563-2831037 投稿/举报邮箱:xcrb2831872@163.com 广告联系:0563-2831888 网上侵权假冒信息举报电话:0563-283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