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明,或许你很难一下子把这些词语和乡村孩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当你走进宣州区古泉中心小学,看到满屋子学生们“捣鼓”出的作品,甚至不少还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那种创造求索的热情一定能感染到你。
说起这些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叫范能武的科学教师。这位有着炽热“科技梦”的老教师,默默耕耘教育事业38载,退休后仍选择继续发挥余热,激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创新细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发明家”。
破学校科学教育的“坚冰”
过去,科学教育在乡镇学校不受重视,科学教师在学校也算不上重要。但范能武不这样想,他觉得:“能让科学和科技创新的种子在青少年时代就播在孩子心中,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堂。在学校实验器材较为匮乏的年代,为了让孩子理解科学道理,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他自费购买钢锯、老虎钳、电钻等工具,制作出几十件科学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些教具就像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学习科技的新大门,从前上课是听老师讲公式和原理,后来上课,孩子们利用教具,自己动手,生动直观地剖析科技的奥秘。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接近创造梦想,范能武一手建立起古泉中心小学的实验器材室。分类齐全的专用设备、整齐有序的环境布置、别出心裁的发明创意,无不倾注着他的心血。
有了实验室,科学教育有了依托,范能武又组织建立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多个科技小组——“环保科技小组”“科技制作发明小组”“生物科技小组”等,并详细做好每个小组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带领这些小组开展活动时,他总是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从玩中学、学中创,想方设法让学生知晓科学知识,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步入科学殿堂。
学校里的老教师们都说,范老师是学校科学教育的破冰者。正是在他的引领下,学校的科学教育越发变得有声有色。
播撒爱科学的种子
“这是雨伞式鸡毛掸,这是方便残疾人使用的两用拐杖,这是自动出食的喂鸡器……都获得过国家发明专利呢!”日前,在学校实验室里,范能武向记者介绍着他和学生们发明的“宝贝”,神采飞扬。
激发孩子们发明创造的热情,范能武有“法宝”——给孩子们发小纸条,让他们写下在生活中观察到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次,纸条收上来,学生章智玥写下的话引起他的注意。“她说,经常看到家里人用鸡毛掸掸尘时,很多灰会落到他们身上,她想让这些灰不落下来。”范能武觉得眼前一亮,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教契机。
他找到章智玥,问她:“你觉得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章智玥答要把灰挡住。那怎么才能把灰挡住?什么东西能有这个作用?在范能武的一步步启发和帮助下,章智玥最终发明了雨伞式鸡毛掸:将一个方形菜罩反方向嫁接在鸡毛掸下,鸡毛掸掸尘时,灰尘就会落进菜罩里,而不会落到下面的人身上。
这项发明,在2015年申报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小纸条,让学生们提出了很多生活中看到的问题:有些残疾人在公交车上没座位,养鸡的人家把饲料撒得遍地都是,家里的铁锹不好用等等。
于是,范能武带着孩子们发明了既能当拐杖又能当板凳的两用拐杖、自动出食的喂鸡器、能铲能锯还能砍的多用铁锹,并相继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些小发明,无声地为孩子们播撒下爱科学的种子。曾有一名五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平时还爱和同学打架,老师颇为头疼。没想到,他在观看了一次学校的小发明比赛后,也在课后尝试做了个小模型,并带到科学课上,请范老师指导他改进。范能武觉得很惊奇,同时也意识到这可能是转变孩子的一个契机。
此后,在范能武有心的指导下,这个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进行科技制作。慢慢地,打架队伍里再也找不到了他的身影,老师们都惊喜地说“他变了”……
带出了一批“小发明家”
“别看孩子们的发明都很小很简单,但能获得国家专利,就说明它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范能武说,创新发明,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总是建议学生们从身边小事入手,寻找生活中可以改进的地方,再通过发明创造来解决。
在范能武的带动和启发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找到思路,科学小发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学生韩雪看到聋哑人问路,比划了半天也没人理解,所以发明了“聋哑人专用衣”,将一些常用语和标识印在衣服上;范能武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被烟花炸坏吸热真空管,学生吴婷婷发明了“太阳能真空管防护网”,利用铁丝方格网做防护;洗完手拧水龙头担心二次污染,学生范艺冉发明了倒装式水龙头;打乒乓球时觉得总是捡球太累,学生田南发明了“巧捡乒乓球”……
“我喜欢看到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范能武说,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譬如怎么样让汽车一进某个地方,就能知道哪里有停车位等,但他听到后每次都会给予高度表扬,“爱观察、爱思考才会有发现。”
也正是因为这份喜欢,今年67岁的范能武在2018年退休后,仍然志愿担任着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室的科技辅导员。“和学生们一起解决某个科学难题的时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平等的,没有老师和学生之分。”他说。
古泉中心小学校长高爱林介绍,得益于范老师用心的教育和引导,该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共获得了150余项发明创造奖项,满满当当的创新荣誉墙成为该校一道靓丽的景致。“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当下,科学早已不是‘副课’,期盼有更多范老师这样用心的科教老师出现。”他说。(全媒体记者 张玉荣)
刷新